
快3杀号秘籍介绍
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,社会在进步,人们吃得好穿的好,穿什么、留什么发型都不是问题,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。锅盖头或者杀马特造型,怎么时尚怎么来,现在就是一个讲究个性的时代。但是在曾经的一段岁月中,国人留什么样的发型,不是由自己而定,而是由当时的统治者说了算的,如果不留指定的发型,小则被杀头,大则是株连全家,甚至九族。
说到这,自然就是今天所要谈论的话题:300多年前,东北的满清入关后,迅速打垮了李自成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南明小军阀,每占领一地,必推一个“剃发易服”的政策。所谓的剃发,就是让汉族人向满族人学习,把头发四周都剃掉,中间只留下很细的一绺小辫;易服就是把汉族人的传统服饰“上衣下裳”变成了“长袍马褂”,把“右衽”变成了“左衽”。
剃发易服的政策推行,其目的就是满清政府为了从文化上来磨灭汉人的意志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,文化是汉族人民的精神传承,也是一种精神的食粮。当时的清政府这样做,自然激起了汉人的拼死抗争。著名的要数“江阴八十一日”、“嘉定三屠”和“扬州十日”三起影响深远的事件。
展开剩余73%纵然时间过去了很久,但是拨开历史的迷雾,从史书上还是可以发现许多当时的事件记载的。
一、江阴八十一日:
公元1645年夏,江阴人民为了抵制清政府推行的剃发令,在当地将官的带领下,和清政府做起了斗争。当时的清军可谓是意气风发,却不曾想在这个地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。清政府这下着急了,一个小小的江阴城,竟然让强大的清军损兵折将,关键是剃发令引起的,如果不拿下这个地方,以后其他地方还怎么维持秩序。所以他们下了血本,让努尔哈赤的孙子,理政三王之一的博洛和清敬谨亲王尼堪、清恭顺王孔有德,率清军二十四万,携二百多门大炮围攻江阴城。战斗激烈的程度有史书为证,一个小小的江阴城竟然让清军折了三个王爷,十八名带兵征战的大将,死伤大约七万五千名士兵。
二、嘉定三屠:
嘉定三屠也是发生在1645年,清顺治二年,事情起因自然也是因为剃发令。清军命令十天之内,江南人民一律剃头,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。这严重伤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,于是纷纷起而抗清。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。群众开始酝酿反抗。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,起义顿时爆发。城郊居民一呼而起,打败来剿清军。没多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攻嘉定城,城中居民冒雨奋战,坚守不屈。清军用大炮轰城,始得攻入,之后便下令屠城,城中无一人投降。清军烧杀抢掠奸淫之后后弃城而去。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,组织抗清,旋败,再遭清兵屠杀。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,反攻嘉定,不久,李成栋整军反扑,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,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,血流成渠,是为著名的“嘉定三屠”。
三、扬州十日:
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,清顺治二年(1645年)四月,清军进攻南明,兵围扬州。当时守卫扬州的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史可法,他严词拒绝了清军的诱降,并表示“城存与存,城亡与亡,我头可断,而志不可屈。”见招降不成,清军便攻城,由于当时的清军有10万多,而守城明军只有区区1万人,力量对比差距太大,再加上南明其他镇抗令拒不发兵,虽然史可法率军民浴血奋战,但还是没有抵挡住。二十五日城破,军民逐巷奋战,大部壮烈牺牲。清军纵兵屠戮,“十日不封刀”。烧杀淫掠,无所不至,繁华都市顿成废墟。粗略判断人民死亡在八十万之上。
剃发易服死了多少人?
关于剃发易服死了多少人的记录,历史上从满族人入侵沈阳开始就有了,到崇祯十七年,清军攻入山海关,立即下令推行剃发易服制度。同年五月,清军占领北京,第二天就发布了“剃发易服令”,再到后来的武力统一中国,据不完全统计,大约有10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剃发易服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